黨建文化思想齊引領 助力駐村工作再上新臺階
——2024年英邁里村駐村工作紀實
2024年以來,新疆師范大學駐莎車縣孜熱甫夏塔吉克族鄉(xiāng)英邁里村工作隊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,堅持人民至上,以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為主線,聚焦駐村四項重點任務,秉持“釘釘子”精神,發(fā)揮黨建引領、文化引領和思想引領的積極作用,帶動干部群眾在轉變工作作風、增強文化氛圍、改善村容村貌等方面取得一定的成績,帶動干部群眾用實際行動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,為新中國成立75周年獻禮。

嶄新的村委會大門

氛圍感滿滿的小葡萄長廊

月光下的小廣場
——黨建引領,狠抓作風建設。建強基層黨組織是駐村四項重點任務之首,亦是核心和關鍵。今年以來,駐英邁里村工作隊攜手村黨支部做到“五個堅持”,干部作風持續(xù)改進。一是堅持“第一議題”制度。自學和集體學緊密結合,強化黨的最新理論的學習與武裝,以學促干、以學增效,切實增強干部的責任感和使命感。二是堅持把紀律挺在前面。依托黨紀學習主題教育活動,堅持嚴緊實的工作作風,貫徹民主集中制、“四議兩公開”和“三務公開”,積極征求意見建議,常態(tài)化“咬耳扯袖”,扎實落實黨的惠民政策。三是堅持規(guī)范推進黨務工作。認真開展“三會一課”,工作隊長講黨課1次,持續(xù)開展高質量“黨旗映天山”主題黨日活動,黨員隊伍黨性黨風黨紀持續(xù)增強。四是堅持“早派工、晚研判”工作機制。注重精準高效,重點在優(yōu)化方法、改善方式、注重實效上下功夫,分工負責與集中辦公結合抓推進、促落實,工作效率持續(xù)提升。五是堅持精準幫帶。在強化國家通用語言文字使用、養(yǎng)成良好工作思維與習慣、改進工作作風等方面持續(xù)用情用力,幫帶關系持續(xù)優(yōu)化,工作實效不斷提升。

示范巷道——同心巷

翻新的村碑文化墻

翻新的文化墻
——文化引領,狠抓宣傳教育。工作隊積極將中華優(yōu)秀傳統(tǒng)文化、革命文化和社會主義文化融入到宣教陣地建設,推進“五個強化”,以文化人,以文潤心。一是強化村級陣地建設。將黨的最新理論成果、優(yōu)秀傳統(tǒng)文化等內容融入陣地建設,制作展板、貼字等36塊(處),懸掛國旗、燈籠、彩旗5處,定植修剪樹木100余株,村級陣地美化、亮化、通透性特別是文化氛圍顯著改善。二是強化沿路沿線文化建設。堅持“三法”共治,翻新門頭2座、文化墻4個、制作門聯(lián)4幅、文化命名12處,沿路沿線更加新穎有活力。三是強化駐地文化氛圍營造。制作展板9塊、銅牌1個、照片3張、懸掛燈籠2個,駐地工作氣息更加濃郁溫馨。此外,撰寫并發(fā)布6篇信息簡報,及時呈現(xiàn)駐村工作動態(tài)。四是強化去極端化教育。堅持通過周一升國旗、入戶走訪、接待群眾、農(nóng)牧民夜校等形式真心宣講普法、真情感化釋法、真意幫扶用法,啟智潤心、以心換心,宣教效果持續(xù)顯現(xiàn)。五是強化教育輻射帶動作用。開設周末小課堂10余期,教授課外知識、強化安全教育、查補課業(yè)重難點等,助力學生健康成長。

法治大宣講

周末小課堂

整村推進的農(nóng)戶外圍墻

村民自己動手拓寬的輔道
——思想引領,狠抓村容美化。工作隊注重頂層設計,積極尋思路、聽意見、找措施、破瓶頸,攜手村“兩委”做好村民思想動員和團結引領,用“五個抓實”帶動干部群眾為村容美化獻計出力,村容村貌明顯改善。一是抓實西梅套種萬壽菊經(jīng)驗推廣。在荒棄閑置土地上定值西梅近4000株并套種萬壽菊80余畝,幫助53戶受益村民戶均增收500至2000元,成為農(nóng)戶增收新亮點。二是抓實示范巷道打造。選定并實施1個示范巷道打造,完成2個巷道門頭建設命名,帶動村民鋪設路沿石1公里、新建或粉刷葡萄架10余個,如期完成巷道建設目標,受到干部群眾一致好評。三是抓實后圍墻建設和道路硬化改造。認真貫徹習近平總書記對進一步做好“四好”農(nóng)村路建設重要指示精神,依托社會扶持的花磚、水泥、涂料以及項目資金,帶動村民推進2個村民小組1千米的后圍墻閉合建設并涂白,完成輔道0.8千米硬化拓寬建設,實施轄區(qū)6公里道路拓寬硬化并安裝路巖石,沿路沿線道路更美觀。四是抓實農(nóng)戶人居環(huán)境提升。明確工作目標,強化推進導向,帶動群眾實施“自助+互助”模式推進庭院改造、房屋裝修、外墻美化等工作,118戶群眾跟進實施,90%以上農(nóng)戶生活環(huán)境明顯改善。五是抓實入戶項目。依托入戶項目,通過項目宣介、精準摸排、仔細核對、農(nóng)戶確認、復核驗收等方式,助力83戶村民依靠政策增收300至7000元/戶。
信息、圖片來源:學校駐莎車縣前方黨工委 編審:宣傳部